- 2010-05-07
- 中國時報
- 【本報訊】
毫無疑問,從一八五一年第一屆開始,世界(萬國)博覽會就是國力的展現,從這個角度出發,可以想像,上海世博如此激動兩岸中國人的心;而絕跡四十年之後,台灣終於重回世博,與中國和平地矗立於黃浦江畔,台灣館主題曲《台灣心跳聲》迴盪,「少一點仇恨,多一點我們;少一點戰爭,多一點單純。」沒有人不為之動容。
毫無疑問,從一八五一年第一屆開始,世界(萬國)博覽會就是國力的展現,從這個角度出發,可以想像,上海世博如此激動兩岸中國人的心;而絕跡四十年之後,台灣終於重回世博,與中國和平地矗立於黃浦江畔,台灣館主題曲《台灣心跳聲》迴盪,「少一點仇恨,多一點我們;少一點戰爭,多一點單純。」沒有人不為之動容。
最近,原籍瑞士的布素曼修女(Sr. Martinella Bussmann)病逝,教友、志工及民眾齊聚台東市馬蘭聖若瑟天主堂,為她舉行告別式,許多人淚流滿面,不捨她的離世。布素曼修女是在一九六三年來台,從此與台東結下不解之緣。她長期在關山聖十字架醫院為病患做醫療服務,也深入山區,默默照顧弱勢族群,並定期到台東泰源監獄從事牧靈工作。七十五歲的人生,布素曼修女有四十七年是在台東度過,直到生命終了。
貴報日前報導了人文學者龍應台與科學家朱經武有關於「人文與科學相遇」的對談,兩人各自代表人文與科學提出幾個基本問題。龍問朱:道德經的作者是誰?曹雪芹做了什麼?畢加索是做什麼?朱全部答對。朱反問龍:人為什麼不能把自己抱起來?為什麼樹底下的光影是圓的?華生(James Watson)是誰?龍的回答全數摃龜。針對這樣的結果,龍質問:一樣是各自領域的基本常識,為何科學對人文學者而言如此艱難?
博愛特區相關討論焦點,目前多集中在元首安全與個人財產的衝突,但這個角度固然重要,卻遠不如被掩蓋的文化議題重要。但也多虧這次不大不小的爭議,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審視解決博愛特區問題的金鑰匙──總統府搬遷這個構想。這個構想最初在台北市的古蹟委員會曾有即興式的討論,馬總統就任後也有學者提出,但最終卻被認為純係異想天開之說。
日前才過世的沙費爾(William Safire)曾形容專以評論為業的媒體同行是:「什麼專家都不是,但每件事卻都是權威」。
英文裡有句話:「把你自己放進別人的鞋子裡」,意思是要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角度,也替別人想想。
高雄世運與台北聽障奧運先後熱鬧登場、圓滿落幕,對於行銷城市,提升國家形象,促進國際運動交流有重要意義。另方面,「迎鬧熱」般的表演場面,及如影隨形的政治氣味,也在這兩項運動盛會中,充分展現出來。
俗稱七月半的中元節,是傳統社會最隆重的節令之一。近年的中元節已不及往昔重要與熱鬧,也無法像七夕、中秋,可以炒作現代商機。不過,農曆七月一到,台灣仍然到處祭拜「好兄弟」,從下午四點開始,家家戶戶陸續設置供桌,擺滿袋裝、盒裝、罐裝、瓶裝的食品、飲料,連公司行號、政府機關亦不能免俗,在高樓大廈前,對著大馬路「慶讚中元」。有燒香有保庇,中元節的習俗至今猶在,但功能不盡相同,它的變遷,也為現代人提供一些文化思考空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