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  • 2010-04-08
  • 中國時報
  • 【(採訪/林欣誼、黃哲斌,整理/黃哲斌)】
  古意盎然
 ▲高雄旗山的騎樓以「石拱圈」聞名,圖為旗山國小的石拱圈建築,已被列為縣定古蹟。(本報資料照片)

  古意盎然 ▲高雄旗山的騎樓以「石拱圈」聞名,圖為旗山國小的石拱圈建築,已被列為縣定古蹟。(本報資料照片)

▲三峽民權老街的圓拱式騎樓,是日治時期大正初年台灣街屋流行的樣貌。(本報資料照片)

 ▲三峽民權老街的圓拱式騎樓,是日治時期大正初年台灣街屋流行的樣貌。(本報資料照片)

  時光的長廊
 ▲騎樓下川流不息,往往見證了時代變遷的歷史痕跡,圖為北市萬華剝皮寮古街的騎樓。(本報資料照片/陳信翰攝)

  時光的長廊 ▲騎樓下川流不息,往往見證了時代變遷的歷史痕跡,圖為北市萬華剝皮寮古街的騎樓。(本報資料照片/陳信翰攝)

     「下雨了,趕緊來去亭仔腳避雨」幾乎是所有台灣人共同經驗,你或許不知道,無論騎樓或亭仔腳,除了避雨躲太陽,曾經有許多人、許多故事在此發生。

     騎樓曬茶 莊永明的芬芳童年

     台南市青年路西段以前稱為「亭仔腳街」,曾是傳教士馬雅各落腳行醫之處,也是余清芳策動抗日運動 吧哖事件的西來庵所在地;高雄旗山的「石拱圈亭仔腳」,則是日治時期,模仿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白色拱石騎樓,如今極具特色。可見早期「騎樓」並未普及,而是庶民生活的特殊標記。

     廿世紀初,日本政府在台實施類似都市計畫的「市區改正」,因為亞熱帶氣候多雨、日曬強烈,當年就由地方政府統一騎樓的寬度,這項政策甚至是台灣總督府向日本本土宣傳治績時強調「東亞第一」的先進措施。

     不只騎樓的寬度一致,有些街區規定二樓陽台也要同寬,戶戶相連,甚為整齊壯觀。例如台北市貴德街,當年是茶商聚集之地,濃郁茶香與花香瀰漫在整片騎樓裡,在貴德街長大的文史作家莊永明回憶,茶行會在騎樓下曬茶揀茶,整條走廊堆滿了茶籠與竹篩,製茶用的茉莉花、桂花散落地上,「我的童年,幾乎就在花瓣鋪成的地毯上玩耍」。

     明星咖啡館騎樓 文壇的最愛

     「望春風」、「補破網」等作詞者李臨秋也住在貴德街,莊永明常看到李臨秋坐在自家騎樓的板凳上,狀甚寂寥,莊永明就會上前陪他聊天,甚至邀他去小酌兩杯。

     台北市武昌街也有一條文壇著名的騎樓,詩人周夢蝶曾在明星咖啡館的門外擺攤賣書,騎樓下人潮來去,也是明星咖啡館老闆簡錦錐的眼底風景。簡錦錐回憶,以前的騎樓很乾淨,只有道路還未蓋水溝時,偶爾下雨會積水。由於騎樓為公有空間,攤販偶爾挑東西來擺攤,警察就會取締,攤販與警察會在騎樓下玩捉迷藏;而今騎樓一整排服飾、皮包等攤販,大家似乎也習以為常了。

     大約五○年代,周夢蝶開始在明星咖啡館騎樓擺書攤,有天員工衝進廚房對他大喊:「老闆,門口那個賣書的昏倒了!」大家正忙著要叫救護車,周夢蝶卻慢慢醒轉,安靜地坐回書攤。當簡錦錐聽說,周夢蝶因為三天沒吃飯才昏過去,就趕緊準備麵包和熱牛奶請他進食,還委婉地說:「有緣才在同一個屋簷下做生意,大家交個朋友。」

     周夢蝶擺攤 作家聞風而來

     周夢蝶在這裡擺攤廿多年,他的攤子不時圍滿了來「看」他的學生或作家,有次一群人將周夢蝶請上樓喝咖啡,「整整三個鐘頭,他都沒開口說一句話!」簡錦錐笑說,後來兩人熟了,不和陌生人說話的周夢蝶,卻常跟他聊個不停。周夢蝶那時住在三重,每天一早扛著書,坐第一班公車到這裡擺攤,收攤後再背回家,簡錦錐體貼他,特地情商隔壁茶莊借他放書、甚至過夜借宿。

     武昌街現在已漸成老舊街區,正在進行都市更新案,附近十幾棟老樓房,最快今年底就會拆除改建。陪著明星咖啡館走過一甲子的簡錦錐,至今每天都會來喝一杯咖啡,坐在二樓靠窗的座位,靜靜看望著樓下人來人往。在他眼中,明星所在的這排長長的店家與騎樓,就是一段川流不息的故事…

本文引用於中時電子報 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reading/0,5251,5130255x112010040800088,00.html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Vincent 葉 的頭像
    Vincent 葉

    Vincent 葉的部落格

    Vincent 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